文膽這個詞是從哪裡來的?順道提醒一下別盡信網路百科的啦
前幾天,看到大家就著「文膽」大打筆戰,該罵的也都罵了,也的確,很少有人以「文膽」自稱的。但也讓我不由得生出個小小疑問,「文膽」這個詞究竟是從哪裡來的?
尤其百度百科的這條答覆,也只是很微弱地推測「應該」是這麼解釋。因為,以上一整段文字都是從另一本談「智囊」的商用書籍裡引出來的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我真的覺得,可靠性實在不很高。
似乎,大多數網路文章都是以百度百科中對「文膽」的解釋為根據。在這個字彙條目的解釋裡,引《後漢書.寇恂列傳》為本,說東漢大將寇恂將攻隗囂手下將領高峻,臨陣卻把高峻派來謁見的軍師皇甫文殺了。
寇恂的理由是,「皇甫文,峻之腹心,其所取計者也。今來,辭意不屈,必無降心。全之則文得其計,殺之則峻亡其膽,是以降耳」。失去心腹的高峻不久後果然投降。
寇恂的理由是,「皇甫文,峻之腹心,其所取計者也。今來,辭意不屈,必無降心。全之則文得其計,殺之則峻亡其膽,是以降耳」。失去心腹的高峻不久後果然投降。
對中國人而言,膽是要和肝放在一起看的,因為二者都在人體的正中央,肝主仁,但也因此要靠膽的血氣、勇氣才能有所決斷。所以歷史上說趙子龍一身是膽,說姜維死後剖腹膽大如卵,甚至引申到膽大、大胆都是相同的涵義。
但問題在於,由「膽」衍伸到「文膽」到底是甚麼時候開始的呢?講實話,在古文典籍中似乎還真的找不到「文膽」這個詞被使用,當然更別提被廣泛使用。至於膽要和文章發生連帶關係,大概也只有日後被演化為「嘔心瀝血」的「嘔心吐膽」了,用來形容推敲字句的用心甚深。
其實寇恂故事應該是引自明代馮夢龍的作品<智囊>中「膽智」篇的一段記述,以強調人決斷之智,但就是沒有直接導出「文膽」這個詞的發端。
我倒是有個很奇怪的想法,因為「文膽」這個詞真的是很近代的漢語才普遍使用的詞彙,例如大家說「引刀成一快,
不負少年頭」的汪精衛是國父的文膽,或者戴季陶是老蔣的文膽,都是很近代才出現的稱謂。
而且文膽雖然不見於各項古籍,反而從廣東話還有點蛛絲馬跡可循,因為,在幫派裡的軍師人物,就是稱「白羽扇」或「文膽」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