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不清是雞是豆花的國宴川菜 雞豆花
記得晨柏哥到成都學菜的第一天下午,臨時電告要我們一家子赴宴和新朋友聚聚。大遲到加上飯店裡迷路後,一上桌先看到比熊貓還珍貴的川菜大師盧大師在座,又與陳總、李師父等好友寒暄交陪,可沒注意杯盤交錯的席面上了許多招牌菜,料想當天「錦上」大廚頗有明珠暗投之憾。
不過沒關係,科技發展與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可是有好處地,我當下就記錄幾道平常難以品味的好菜,這就寫出來給各位飽飽眼福,也歡迎大家到四川親自體驗這些國宴菜餚,算是感謝晨柏大哥提攜、承他之福了。
當天最難得一道料理就是每人一盅、清爽亮眼的雞豆花了,這道菜強調清淡醇厚,曾說源自唐朝,在此不深究,總之最晚清末民初的菜譜、地方志都記錄了這道菜,起碼百年歷史。歐巴馬前幾年訪問大陸,翠汁雞豆花還被排在人民大會堂宴客菜單頭排,是名符其實的國宴菜。
因為費工、費料,製作工法極其精細,論起成本來說並不划算,非等閒餐廳、沒有真正的大廚,對自己的廚藝不夠自信,沒有足夠時間,是不會出這道菜。
講起這道菜精彩之處則要從齋菜說起;不是說許多素菜都是用工法把蔬果原料模擬成似雞、似魚、似肉,也就是「以素托葷」嗎?雞豆花偏偏反其道而行,用極其細緻手法模擬出豆花樣態,卻不帶黃豆,也真的只有有錢有閒的四川人喜歡這口。
雞豆花基本原料是雞脯肉,分製茸、調漿、衝豆花三個步驟。首先,用刀背將雞脯肉槌成極細的細茸,再加冷的清高湯和開,跟著加打散成漿的蛋白、太白粉、鹽、調料在冷湯裡和勻後,倒入煮沸的清湯裡不斷攪拌,太白粉與蛋清因此在高湯中凝結成細嫩的豆花狀。跟著要用小火煨十幾分鐘,讓雞茸鮮味充分散開在豆花裡,最後再將凝固的雞豆花後撈出運用。由於質地滑嫩,潔白略帶肉色,所以放在清湯、蔬菜湯裡都很搶眼,湯清肉白。
但這道菜要好吃,除雞茸槌製工要細,一定要把筋去盡,並拿好調味外,蛋白比例,乃至於衝豆花的火候都要講究。首先,原料濕度、溫度不對,根本衝不出豆花,這也就是一般小吃店點這道菜,往往一坨糊狀就上桌的原因,無所謂滑嫩細緻。其次,火候不對,不但雞豆花會被沖散,雞的味道也不會留在豆花裡,品不出成團不散的口感。
圖中「錦上」餐廳的這道菜,豆花滑嫩入味不說,湯中不但無一物,還有股清香味,真的是吃雞不見雞,勝似雞肉,一般人都要大聲叫好了!
可是我們在這裡暗自欣喜,真正川菜大師盧大師在一旁卻評論,這碗雞豆花「太白了」,失去雞肉原色,所以顏色不道地,真讓人覺得一山還有一山高。當然,盧大師根本就是錦上主廚的師傅,自有其道理,也讓一旁吃客的我真開了眼界啦。
成都//錦上酒樓:天泰路145號(特拉克斯國際廣場南樓),位置在城南,靠近成都海關。
檢視較大的地圖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