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

郝龍斌參與白崇禧120歲冥誕暨宣布白榕蔭堂墓園為市定古蹟的談話草稿

圖片
白先勇先生、白崇禧將軍親屬、各位回教界先進、世界各地廣西同鄉會朋友們、李議員,各位貴賓,大家早。今年是白將軍120歲冥誕,站在這裡,我有無限感慨。「仰不愧天」這四個字,是白將軍當年替鄭成功寫下的匾額,也正是白將軍畢生戎馬的寫照。 白崇禧將軍曾任國防部長,家父對白將軍的謀略遠見、堅定氣節,一直深為感佩。 尤其國家受到日本侵略的危急存亡之秋,上海、南京相繼淪陷,是白崇禧將軍與李宗仁將軍,率領國軍同仇敵愾,在絕對弱勢下打贏了台兒莊血戰,粉碎日本「三月亡華」神話,也堅定全國軍民抗戰的信心與決心,這正是白將軍彰顯保衛家國的民族大義。 抗戰勝利後,臺灣爆發228事變,白將軍以國防部長身份來臺宣慰,揭示從寬處理的善後處理原則,命令軍警情治單位禁止濫殺,對參加過228的學生與原住民既往不咎。 許多當年被白將軍救回一命的台灣仕紳,就是這段悲慘歷史的最好見證。在那個風聲鶴唳的時代,出來說真話、主持正義,真的需要很大勇氣。但白將軍仗義執言,保留許多人性命。沒有白將軍的台灣歷史,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面貌。 白將軍篤信伊斯蘭教,他和夫人馬佩璋女士過世後,就安葬在我們面前的「白榕蔭堂墓園」。墓園內建築採諸多伊斯蘭教元素,無論在歷史及文化價值上,都可說是全台僅見。我要特別感謝白先勇先生、各位親屬及李新議員的奔走,白榕蔭堂墓園已於去年經臺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指定為市定古蹟。 今天的動土典禮代表市府未來責無旁貸,會更積極協助親屬、回教協會,打造一座伊斯蘭教文化與台灣歷史的紀念園區,也代表我們對一位曾經為國家民族作出重大貢獻的軍人應有的尊重。 最後,我願引用白先勇先生去年編著「父親與民國」書中一段話:「在台灣,他於逆境中,始終保持著一份凜然的尊嚴,因為他深信,自己的功在黨國」。「最後,他死在中華民國的土地上,是他求仁得仁」。這正是我們眼中,白將軍最優雅、威嚴的身影。謝謝各位。

緬懷胡適逝世51周年 自由民主的國家從來不是一幫奴才建成的!

圖片
距今 51 年前的今天 . 也就是 1962 年 2 月 24 號 " 我的朋友胡適之 " 死了,死在台灣,這個遺忘之鄉 毛子水是這樣寫著他的墓誌銘 : 「這是 胡適 先生的墓, 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,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。 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,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, 為民族的尊榮,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,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, 現在在這裡安息了! 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,陵谷也會變易, 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,將永遠存在。」 最後以胡適自己的一句話來懷念他 : 「爭取你自己的權利,就是爭取國家的權利; 爭取你自己的自由,就是爭取國家的自由。 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從來不是一幫奴才建成的!」

古來無行文人之最 -「唐律之高抬貴手」宋之問

圖片
嶺外音書絕, 經冬複曆春。 近鄉情更怯, 不敢問來人。 聽過「近鄉情怯」這個成語嗎?就是從這首詩來的。只是這麼好、這麼精彩的一首詩,怎麼會是中國文學史上,無聊、無行文人絕對排行前三名的傢伙寫出來的? 沒錯,這位老兄就是「五言詩無能出其右者」、「唐律之高抬貴手」的宋之問。 前篇文章談到 武則天詩作 ,當然也就不能錯過與武則天同時間登場、千方百計邀之寵幸的宋之問。這老兄要怎麼形容呢?就像隻對準自己尾巴發動猛烈吞噬攻勢的毒蛇,多麼的棘手、令人生厭,生手招惹立馬被咬一口,最終還把自己的性命給吞了。 宋之問,字延清,山西汾陽人,弱冠及第,以才高八斗而成名。講求比興,屬對精密,對詩體聲律特別有研究。 但宋之問的高深才學並沒有讓他成為瀟灑的文人,反倒成了他阿世、求進的工具,為攀上高枝,無門第背景的宋之問刻意巴結、羽翼張易之兄弟,甚至幫張易之捧尿盆,以致「天下醜其行」。 為討好武則天寵信,出任北門學士,他甚至費盡心思,寫了篇詩作進獻。不過武則天也幽默,說她「非不知之問有才調,但以其有口過。」換言之,之所以不寵幸宋之問,實在是因為他有口臭。 武則天倒了後,宋之問以知貢舉時貪賄,貶越州長史,不甘心的他,偷偷從廣東潛回洛陽,躲在一位過命交情的朋友家。一般人總該對朋友感激涕臨吧,宋之問就是這麼有個性,發覺朋友想發動政變幹掉當時權傾朝野的武三思,立馬把朋友的身家性命當作墊腳石給賣了,向武三思密告全部的暗殺計畫,結果,這個不帶眼識人的朋友當然掛點了,宋之問又翻身、重回政治核心。 只是好景不常,緊接著武三思也垮了,宋之問打算找太平公主作他的新靠山,卻又想靠攏新貴安樂公主,就是這樣首鼠兩端,宋之問沒想到,雖然他在政治上算不上甚麼咖,但有的是人討厭他的作派,先被太平公主告了一狀,以依附張易之、武三思的罪名,再被睿宗流放到欽州,更在玄宗即位後被賜死。宋之問臨死前婆婆媽媽,恍如失魂不說,要他命的這道聖旨更是苛薄的很,李隆基給他的原因是「狎猥佻佞,忘君臣禮法,惟以文華取幸」。真的是對文人最大的輕視了。 與無數遭到流放的天才作家一樣,宋之問在流亡天涯、死生一線之際,在文學上發揮了最大的潛能 。「 近鄉情更怯,不敢問來人 」, 宋之問在落魄時寫出的這首《渡江漢》被譽為千古警句,很多版本的教科書也收了進去。 但這樣

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 -- 日月當空的武則天

圖片
明朝游上苑, 火急報春知。 花須連夜發, 莫待曉風吹。  臘日宣詔幸上苑  武則天 2 月 17 日 是武則天的生日。 大家可能不會注意,武則天除了權術與能力過人,也是個喊得出名號的詩人,全唐詩裡一共收了她 46 首詩作。開頭這首「臘日宣詔幸上苑」或許最多人知道,則是因為小說「鏡花緣」開篇就是從這個典故來的。 這首詩清楚描述武則天為祥瑞而巡幸上花園,急令各花須在臘月盛開,「莫待曉風吹」,看得出來她的高度自信與掌控力。不過這首詩還有個尾巴,就是百花遵憲令,偏偏花魁牡丹硬是不開,因此被武則天從長安貶到洛陽,從此天下牡丹以洛陽居首,也因此展開鏡花緣全篇的故事。 武則天,並州文水人,荊州都督士彠之女。永徽六年,唐高宗立爲皇后,中宗即位,稱皇太后。臨朝,尋自稱皇帝,改國號曰周,自名曌,在位 22 年。武則天的詩堪稱水準之上,但包括唐太宗、唐玄宗在內的唐代皇帝,都是有詩作流傳的合格詩人,足見詩之盛行,及唐朝國力與文化之強盛。 一般而言,帝王詩約可分兩類,一為表達帝王懷抱、志趣,雖然洋溢王者之象,不過常常失去詩與藝術旨趣;一則為書寫個人情懷及性情,但多無法從詩面上看出為帝王之作。武則天兩方面都具備,但總覺得一些以詩自況的作品要典雅些,例如「如意娘」: 看朱成碧思紛紛, 憔悴支離為憶君。 不信比來長下淚, 開箱驗取石榴裙。 這首詩應該是27歲的武則天,在唐太宗死後,被迫在感業寺出家時寫的。沒有名分,沒有小孩,惟一的情人是自己名義上的兒子,年紀又老大不小了,從任何角度看,武則天都死定了,從此埋身青燈旁。 面對人生低谷,看不到任何光亮,她只能期待李治在一念之間,能想起兩人情份,因此這首救命詩作寫來真情流露。 從結果來看,這大打小兒女情懷的詩可是收了大作用! 另一首「遊九龍潭」看起來則要清新得多,可很值得玩味: 山窗游玉女,澗戶對瓊峰。 岩頂翔雙鳳,潭心倒九龍。 酒中浮竹葉,杯上寫芙蓉。 故驗家山賞,惟有風入松。 這首詩是武則天被封后之後,與女兒太平公主一起游九龍潭時所寫。「故驗家山賞,惟有風入松」,是說回顧家鄉山水,只有風吹松樹動之聲是相同的,略帶著淡淡的思鄉情緒。不過把自己跟女兒以雙鳳自況,倒映出來是象徵皇位的「九龍」,武則天這首詩可是飛揚跋扈得很啊!

宋詞排行榜 蘇軾大江東去第一絕唱 周邦彥獨占鰲頭

圖片
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。 故壘西邊,人道是,三國周郎赤壁。 亂石崩雲,驚濤裂岸,捲起千堆雪; 江山如畫,一時多少豪傑。 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, 羽扇綸巾,談笑間,強虜灰飛煙滅。 故國神遊,多情應笑我,早生華發。 人生如夢,一尊還酹江月。 看過之前的「 唐詩三百首排行榜 」之後,沒錯,宋詞也有排行榜了! 同樣是武大 文學院 教授王兆鵬用計量的方式,統計出宋詞排行榜,發覺蘇軾的念奴嬌、大江東去,是古來第一絕唱,力壓岳飛的滿江紅與李清照的聲聲慢。 但在詞人方面,則是以擅長音律與詞相偕的周邦彥獨占鰲頭,辛棄疾與蘇軾只能往後排排站。 至於女詞人李清照傳世之詞雖只有 40 多篇,但其中就有 10 首入選前百大作品,堪稱精選之王! 這份「 宋詞排行榜 」排名 如下: 1.          蘇   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 2.          岳   飛《滿江紅·怒髮衝冠》 3.          李清照《聲聲慢·尋尋覓覓》 4.          蘇   軾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 5.          柳   永《雨霖鈴·寒蟬淒切》 6.          辛棄疾《永遇樂·千古江山》 7.          姜   夔《揚州慢·淮左名都》 8.          陸   遊《釵頭鳳·紅酥手》 9.          辛棄疾《摸魚兒·更能消》 10.      姜   夔《暗香·舊時月色》 當然,結果公布後依舊引發極大的爭議,有人不爽自己喜歡的作品沒被選上,粉絲為作者叫屈,還有人批評是為炒作、搶錢、搶鋒頭。影響所即,始作俑者的王兆鵬也作了簡單的解釋「 武大教授回應排行榜之爭 」。 不過其中關於第一詞人之爭,的確反映李清照在「 詞論 」中對蘇東坡等人的批評,她直言,蘇東坡等人" 學際天人,作為小歌詞,直如酌蠡水於大海,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,又往往不協音律者。" ,換言之,蘇東坡不偕音律,所以作品似詩、似散文,但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詞。 從這個角度來看,周邦彥的詞的確不愧為「詞家之冠」, 豔絕千古,也獲得了之後文學界的認同,因此這個統計結果並不太讓人意外。 而且這種方式,也的確可以讓古詩詞的閱讀更具趣味性,很

誰是唐詩排行榜第一的詩人?

圖片
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 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。 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。 白頭搔更短,渾欲不勝簪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~~ 杜甫 《春望》 前幾年,大陸武漢大學學者發布了一個研究,唐詩三百首,哪首唐詩第一?哪個詩人排名第一? 結果學者用計量方式分析歷代 70 種唐詩選集、評點討論次數、研究論文等資料後發現,史上排名第一的唐詩,是李白高喊,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顥有詩在上頭的『黃鶴樓』。 (當然,因為有李白的背書,這首詩的討論程度倍增是可以想像的) 至於唐朝第一詩人,則是詩聖杜甫、杜子美。 (附帶說一聲,杜甫 2 月 12 的生日) 這篇好玩的" 唐詩排行榜 "的新聞聯結大家可以點進去看看.否則.不以為然的朋友也可以參照這篇" 唐詩憑什麼排名  ".寫得也很有道理 總之,唐詩排行榜前 10 名如下: 1.      黃鶴樓 崔 顥 2.     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維 3.      涼州詞(黃河遠上) 王之渙 4.      登鸛雀樓 王之渙 5.      登岳陽樓 杜 甫 6.      登柳州城樓 柳宗元 7.     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8.     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 建 9.    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10. 蜀道難 李 白   這真是很有趣的研究。 但的確,杜甫很忙的名句實在太多太多了,多到有點匪夷所思的地步,不光是唐詩時代,說杜甫創造許多現代依舊聚有生命力的語彙也絕不為過: l          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。 l          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 l          星垂平野闊,月湧大江流。 l          但見新人笑,那聞舊人哭 ! l          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 l          會當淩絕頂,一覽眾山小。 l          絕代有佳人,幽居在空谷。 l          遲日江山麗,春風花草香。 l          大江東流去,遊子日月長 l          射人先射馬,擒賊先擒王。 l          正是江南好風景,落

1912年2月12日 愛新覺羅•溥儀與他的《退位詔書》

圖片
1912 年 2 月 12 日 ,隆裕皇太后以愛新覺羅•溥儀的名義,公布了 《宣統帝退位詔書》 , 不但宣示了大清帝國 兩百多年統治 的結束,也是中國皇帝封建制度的終結 。 中國真正走向共和了 。 滿清步下舞台的姿態還是很優雅的,更多虧有那一批批玩命的愛國烈士,真的把大清上下連著地方官員都嚇怕了,沒人想陪著這些原本是衣食無虞、國家中間的少年人玩命,革命的巨輪終於輾過那隻不會跳舞的大象,當然,新世代的混亂也跟著開始。 退位詔書寫得極有氣派 ,「以國體一日不決,故民生一日不安。今全國人民心理,多傾向共和」。「天命可知。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,拂兆民之好惡」。 或是「總期人民安堵,海宇乂安,仍合滿、漢、蒙、回、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。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,優遊歲月,長受國民之優禮,親見郅治之告成,豈不懿歟!」 不失風度作派不說 ,也 在在都是佳句。只是 最近歷史考據已經證明 ,過去 所謂張 謇執筆此一退位詔書的說法是錯誤的 。其 全文如下: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: 前因民軍起事,各省響應,九夏沸騰,生靈塗炭。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,議開國會、公決政體。兩月以來,尚無確當辦法。南北暌隔,彼此相持。商輟於塗,士露於野。徒以國體一日不決,故民生一日不安。今全國人民心理,多傾向共和。南中各省,既倡義於前,北方諸將,亦主張於後。人心所向,天命可知。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,拂兆民之好惡。 是用外觀大勢,內審輿情,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,定為共和立憲國體。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,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。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,當茲新舊代謝之際,宜有南北統一之方。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,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。 總期人民安堵,海宇乂安,仍合滿、漢、蒙、回、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。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,優遊歲月,長受國民之優禮,親見郅治之告成,豈不懿歟!欽此。

談到元旦的詩 還有人寫得過王安石嗎?

圖片
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, 春風送暖入屠蘇。 千門萬戶曈曈日, 總把新桃換舊符。 不過秦觀這首<念奴嬌>也不錯:   千門明月,天如水,正是人間佳節。 開盡小梅春氣透,花燭家家羅列。 來往綺羅,喧闐簫鼓,達旦何曾歇。 少年當此,風光真是殊絕。 遙想二十年前,此時此夜,共綰同心結。 窗外冰輪依舊在,玉貌已成長別。 舊著羅衣,不堪觸目,灑淚都成血。 細思往事,只添鏡裏華髮。   PS:「桃符」原本就是桃木板,古代巫術文化常以桃枝驅鬼,秦漢以前,逐漸演變成在桃木板繪上降鬼大神「神荼」和「鬱壘」的神像或名字,掛在門上避邪的習俗。   直到五代,人們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神名,相當於現代的春聯。據說,後蜀後主孟昶在西元964年除夕,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,「新年納餘慶,嘉節號長春」,可說是最早的一副春聯。

海日生殘夜 好一派盛唐氣象的除夕詩

圖片
客路青山外,行舟綠水前。 潮平兩岸闊,風正一帆懸。 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。 鄉書何處達,歸雁洛陽邊。 古往今來這麼多詩人歌詠除夕,包括大詩人白居易前前後後就有好幾首,加上蘇軾、李商隱、孟浩然,誰是第一? 或許這沒有標準答案,但排前幾名的一定有王灣「次北固山下」。其中「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」,評價為「妙絕千古」、「盛唐氣象」,大概就可以說明這首詩的境界有多高。 看看,用殘夜將近、第一輪朝日從海面上升起,以及舊日之中若有似無的春光乍現作為主題,放眼望去,盡是潮漲江闊,波濤滾滾,讓人沉醉於天地之大、自然的壯闊,這首詩的眼界是多麼的高、多麼氣派,也只有在盛唐的詩人才能適逢其會,寫出這麼大氣魄的詩,或許這就是歷史機運? 尤其「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」二句,明代胡應麟認為這就是區別盛唐與初唐、中唐詩的標誌,「形容景物,妙絕千古」。王夫之也說它「以小景傳大景之神」。也難怪就算全唐詩來排名,這首「次北固山下」絕對是在前十名。 事實上,開元年間的王灣並不算頂尖或知名度高的詩人,甚至沒有自己的詩集。 但是,好作品是不會被埋沒的,歷任武后、中宗、睿宗、玄宗四朝四十餘年,三登左右丞相,堪稱盛唐一代文宗的張說,就深深為「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」的天然壯麗所傾倒,連稱「詩人已來少有此句」,還因此以宰相的身分,將這二絕句「手題政事堂,每示能文,令為楷式」。 要寫到這樣的水準當然不容易。其實,除夜也稱大年夜,眼看歲月穿梭,除夜詩往往以感慨集於一詩抒寫,多為孤寂自訴,異鄉愁思,也的確有不少佳作。 像我還蠻喜歡一首時近晚唐的詩作,來鵠「除夜」,頗有些意思: 事關休戚已成空,萬裏相思一夜中。 愁到曉雞聲絕後,又將憔悴見春風。 只是這個境界實在太悲催了,以花喻之,看似不若牡丹的壯麗,想當然,也就沒有氣派可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