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18的文章

蒙古沒有的蒙古烤肉是從哪裡來的(前生篇)

圖片
最近蒙古烤肉似乎引發一波論戰,不少人質疑它肉質普通、都在吃調味料,難抵退流行命運。的確,相較1980年代後期台灣掀起熱潮,一時多達40幾間,甚至入駐五星飯店,到現在只剩唐宮、成吉思汗幾家碩果僅存,眼看蒙古烤肉的確沒落了。 就像在四川找不到川味牛肉麵,在蒙古也找不著蒙古烤肉,這些料理品項的創造,是49年離鄉背井的外省族群用手邊僅有的食材、料材、臨時打造的廚具,從似像非像的口味拼湊出的家園想像。時代變了、人走了,甚至整個社會對饑饉恐懼的逐漸消亡,退流行也只是剛好而已。 當然,中國料理傳承關鍵仍是人,老一輩師傅故去或離開本地,烤肉技藝也隨之退步、庸俗化,以北京為例,聽說烤肉季還能做出「老、嫩、焦、糊、甜、咸、辣」八種口味,但台灣多半都在炙面上一掃了之,大部分手法應該都失傳了。 考究蒙古烤肉前世今生,就是來自北京的「烤肉」、「烤羊肉」,算不上大菜,而是北京小吃的一種。最早應該是回民傳承自草原游牧人的料理方式,在街邊擺攤烤牛羊肉,之後才有搬到樓房裡的飯館、飯莊。所以從目前烤肉季、烤肉宛往上推,略起自道光、咸豐年間,約一百六十來年歷史。 所謂「烤」,應該指的是最原初擺攤或推車的料理型態。從蒙古游牧民族以降,就有烤羊肉之類的料理,約略是蒙古軍隊征戰時,士兵就地取材烹飪而來,但通常只是用獵刀將生牛羊肉切成大塊後,略加鹽在火上燔炙。 不過北京風味的烤肉,專指的是將用佐料醃過的肉品放在如大鐵盤般的「炙子」或鐵網上加熱翻烤的料理方式。所以說是「烤」,卻比較偏向「爆」、「爆炒」。 北京烤羊肉,強就強在選料精湛,不膻不柴,號稱「賽豆腐」,請的往往是山西的肉架師傅,片肉如紙,快而平整,加上果木、松塔炙烤後往炙面一烘,醇厚油香味四溢,口感、肉香均呈上乘,繚繞的烤炙煙氣更別具風味。 因為是擺攤烤肉,所以吃烤肉本有種野氣,一開始講究的「武吃」,燒得滾燙的鐵炙子擺在飯館廳院裡,避免煙薰火燎地傷了房子;最多可容十幾個顧客圍著炙子,一腳踩地,另一腳踏在木几上,一手托著佐料碗,一手拿尺二長的長竿竹筷在炙面上不斷撥弄著醃好的牛羊肉薄片,自烤自吃。 過往北京烤羊肉最具盛名是知名飯莊正陽樓,同樣是在院中烤著吃。既然武吃,加上爐邊溫度可達300多度,所以不講究細嚼慢嚥,時常邊吃邊解衣,膀子甩開來吃,肥嫩火候都是顧客自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