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爺在立法院看的《古春風樓瑣記》是本什麼書?

電視新聞上看到國發會主委管爺好大官威不聽立委趙天麟質詢,在國會議場大看《古春風樓瑣記》。真是自尋煩惱啊!


不過呢,雖然我先前對管爺印象很差,就像他犯過全天下建中學生都犯過的毛病;但經過這麼一炒作,他在我心中的分量可加分不少啊!,因為想看通、看懂《古春風樓瑣記》這本書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。

《古春風樓瑣記》是近代高拜石老前輩所著筆記小說。他從1958年開始,在新生報連載專欄,逐篇臧否人物,追憶逸史舊事,12年間從未間斷,前後發表300餘萬字,見報後隨即集結成冊、陸續出版,直到1969年過世為止。

我生也晚,沒看過古本《古春風樓瑣記》;直到2002年正中書局重新發行後才接觸這部書。記得當時書展看到這部剛出到20卷的筆記小說,真是驚為天人,沒多久就翻完整本,再捨不得也只好自掏腰包買了下來。畢竟,真難想像這年頭還有人能花力氣做好這水磨工夫,直是民國版「世說」了嗎。

這或許是我們的運氣,讓《古春風樓瑣記》這部民國史活化石,就在台灣被保留了下來,因為在我看來,這部書可說與唐魯孫談北京、論飲食的作品,堪稱當代雙壁,作為清末民初那個時代的留影,直追《東京夢華錄》,與人如潮水、起伏來去的逝水年華了。

講起來,這部書好就好在忠實記載各種來自稗官野史的談話、掌故,更多涉及當代人物留世行述;因知者眾多,隔今世不遠,竟能補正史之不足,堪稱當代傳記文學先驅。尤其高拜石讀史、閱人自有獨到之處,多有春秋筆法,也在行文之間偷偷偷渡不少概念進去。

但就因為牽涉晚清與民國人物太多、太廣,脈絡複雜,行文又是文白相間,沒一點本事,基本上真是看不懂這本書的。所以比起總質詢,這部書帶來的腦力激盪應該是以百倍計吧?

例如,當時的人多以「字」行,並為尊者諱,很多名字都僅留字或號,光是文中提及的人物是誰,可能就要先猜個半天。像袁項城、袁寒雲、蔡松坡,大家看慣了近代史,可能還推敲得出來;但張文襄公、李合肥就不太好猜了吧?除非你是搞中國近代史,要搞清楚「二陳湯」來歷的應該更屈指可數。

所以,能把《古春風樓瑣記》當休息讀物,的確很有幾分才氣。

當然,這部書也並非完美,作者難免照遠不照近,以免惹禍上身。也因此在這麼長篇累牘文章中,高拜石始終多談晚清人物、文人墨客,軍閥事跡與舊聞,卻鮮少論及國共兩黨要員的主要原因;論起人物功過是非更有其局限性,這也是他比之「世說」真有不足之處。

畢竟,高拜石只是個搖筆桿的,可不是劉義慶這樣的皇親國戚。別忘了那是個因言賈禍的年代,柏楊的關係再鐵,一篇大力水手政治漫畫就讓他坐穿黑牢;寫文章論斷韓愈是非,竟可以誹謗入罪。埋在紙堆裡的高拜石顯然是個明白人,政治不屬於他,就別自尋煩惱了吧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禾花雀,百年來第一種被人吃絕種的生物?

復興鍋是甚麼東東?

茯苓糕與反清復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