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清照 帶著憂愁的生日快樂

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淒淒慘慘戚戚。
乍暖還寒時候,最難將息。
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、晚來風急?
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。

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?
守著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?
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、點點滴滴。
這次第,怎一個愁字了得!



25日,是李清照的生辰。她這首聲聲慢,就算再不懂詩詞的人,只要想跩文寫些情書,對裡面的金句也不會太陌生,「乍暖還寒時候」、「怎一個愁字了得」,直到當下的白話文學還見得到這些用語。

就像蘇軾的「大江東去」、「早生華髮」、「也無風雨也無晴」,或李後主的「獨上西樓」、「天上人間」,已經成為白話語彙的一部分,精髓中的精髓。

婉約,是李清照的特色,她格外講究宋詞的形式之美,著重用詞典雅有依據、符合曲牌音韻。聲聲慢這首詞,從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的14個疊字開始,對形式之美的要求推到了極致,但又擺脫婉約派眼界越看越細微、越執著的特色,把個人之愁昇華到時代、命運之擺盪,以豪放縱恣之筆,書寫悲愴之懷,在這個層次上,真的與蘇東坡的大江大海,有同樣動人心弦的震撼。

也難怪,畢竟這首詞是她歷經毀家逃亡、生離死別、顛沛流離之後,落寞晚年的重要作品。只是難道生命要悲到了極點,才能有傳世名作留下來嗎?

歐陽修的「庭院深深深幾許」,是李清照相當讚賞的名句,甚至她自己的作品中,也很多次引用了這個三疊字的名句。但聲聲慢開頭的14個疊字,低沈短促,如泣如訴。跟著從孤單影隻、尋覓無著,寫到酒難澆愁,風送雁聲,再從菊花滿地,無心思量,獨坐無聊,到等不及天黑。整首詞寫了所有場景,除結句一語外,都沒有直接說愁。

這就是李清照高明的地方,她也不談愁有多少,有多深,如何衡量,只說「怎一個愁字了得」,反倒成了無一不愁的世界。讓李清照擺脫了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境界,擺脫了兒女情長的情愁、輕描淡寫的離愁,人生悲涼與無奈成了主題。

這就是李清照,不是那個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卿卿我我,以書中知識猜題相娛的李清照,而是那個金石古卷全部散佚,國破家亡、暮年飄零,那個「不終晚節」,再嫁再離,「流落江湖間以卒」的李清照。

但她的最好的作品,卻是在這個最悲慘的遭遇中寫成。

在許多人心中,李清照還是那個永遠20來歲,聰明、博學、婉約的少婦,是那個會寫出「花自飄零水自流。一種相思,兩處閒愁。此情無計可消除,纔下眉頭,卻上心頭」的李清照。

多數人,是不忍人間見白頭的。就像「醉花陰」,那時的李清照,生命如此的輕盈、美好,要不然也寫不出這麼美的境界:

薄霧濃雲愁永晝,瑞腦消金獸。
佳節又重陽,玉枕紗櫥,半夜涼初透。

東籬把酒黃昏後,有暗香盈袖。
莫道不消魂,簾捲西風,人比黃花瘦。

據說,趙明誠看到李清照寄來的這首詞之後,發憤了三天三夜,寫出15首醉花陰跟李清照的作品混在一起,給朋友陸德夫欣賞,想要一別苗頭。結果這個鐵桿子朋友簡單地說,當中只有三絕句:「莫道不消魂,簾捲西風,人比黃花瘦」。

這就是李清照。或許中國人對團圓的渴望,讓我們忘記了那個「怎一個愁字了得」,黯然於江湖之間的李清照,我們終究凝望的,還是那個趕著逃難,丟掉了全部金石、家當,只帶著十五車的書共存亡的聰慧女子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禾花雀,百年來第一種被人吃絕種的生物?

復興鍋是甚麼東東?

茯苓糕與反清復明